7月6日,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、城市管理网格员、互联网营销师等9个新职业。同时还发布一些职业发展出的新工种,如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“直播销售员”,“电商主播”“带货网红”也有了正式职业称谓。
这是我国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(2015年版)》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。
在这9个新职业中,“城市管理网格员”对广东来说并不陌生——近年来,广东政法综治部门在全省划分14万个网格,配备了17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,在镇街综治中心统筹下,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。
管中窥豹,也可见广东治理体系的与时俱进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。在现代城市治理方面,中央提出“以网格化管理、社会化服务为方向,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,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”,各级地方政府都组建了相应的城市管理网格员队伍,直接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,其人员不在少数,作用日益突出。
城市管理网格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操作信息采集设备,巡查、发现网格内市政工程(公用)设施、市容环境、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,受理相关群众举报;收集、整理、分析相关信息、数据,提出网格内城市治理优化建议等6类。
广东乃至全国各地为什么要力推网格化管理?广东常住人口1.13亿,外来人口占比大。做好“治理”,需要向社会“借智”“借力”。放眼全国,很多地方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。
近年来,从中央到地方,都出台了相关网格化管理制度文件。从制度演变来看,网格化管理体现在公共安全、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的综合,既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,又推进了精细化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。
广东的力度很大。近年来,广东政法综治部门按照一个网格300—500户1000人左右的标准,在全省25932个村(社区)共划分140005个网格,配备了177384名专兼职网格员,在镇街综治中心的统筹下,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。
本次新冠肺炎疫情,正是对广东网格化工作成效的一次不期而至的大考。
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,关键在末梢、成败看基层!”为此,广东发动全省17.7万多名网格员和广大群防群治力量,推动疫情防控延伸到最基层、最末梢。为了抗疫,网格员们纷纷开始“跨界”:有的客串“交警”“护士”,有的成为临时“保姆”“快递员”,成为战疫的生力军。
从总结经验和固化推广角度讲,广东探索推动的“网格化”疫情防控、三级“三人领导小组”和城乡社区“三人排查组”等工作机制在落小落细落实防控任务中,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值得认真总结推广。
当前广东正在打造“广东技工”“粤菜师傅”“南粤家政”等三大民生职业品牌,在获得“认证”后,城市管理网格员会不会成为广东另一大职业品牌?我们拭目以待。
(来源:南方工报)